跳转到正文内容

哈佛大学博士谈幸福 广东省委书记曾推荐其书籍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1年05月05日14:42  金羊网-羊城晚报
幸福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

  羊城晚报记者 邓琼 黄亮

  眼下在广东,《幸福的方法》是绝对的畅销书,单月的预订数在十万册以上。这本以“积极心理学”为主旨的著作,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推荐下,和另一本名为《对我们生活的误测———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》的书一道,正成为不少党政要员、知识精英乃至平民大众案头的最新必备。

  经由出版该书中文版的当代中国出版社周五一社长大力协助,羊城晚报记者通过电邮联系上了该书的作者泰勒·本-沙哈尔博士。

  “为东西方搭建这座桥梁,把和谐带给个体与社会,正是积极心理学以及这本书的主要目的。”在采访中,泰勒博士不仅与读者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、对“幸福”的研究心得,而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中国的深厚感情。他说:“把幸福的理念带到中国的学校,这点令我最快乐。”

  修身自省,允许自己“成其为人”

  羊城晚报:泰勒博士您好,您的书被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给大家,在广东非常热销。

  泰勒:得知这本《幸福的方法》被汪洋先生推荐,我深感荣幸。能得到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的认可,我对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前景感到乐观,对这门学问走向世界也感到乐观。因为对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,中国扮演着示范性的角色,如果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中国得到推广,我深信其他国家将会紧随其后。为东西方搭建这座桥梁,把和谐带给个体与社会,正是积极心理学以及这本书的主要目的。

  羊城晚报:您在书中提到,自己是一个“性格内向的人”,并且有过“30年不幸福的时光”。但现在,您却卓有成效地在研究并传播如何使众人更幸福的学问。这中间经历过什么样的过程?

  泰勒:我经常告诉学生,我是传授这门课的合适人选,因为我不是生来就幸福,而是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获得幸福。所以,我知道如何从不幸福走向幸福,懂得如何去教别人。

  最开始的时候,促使我对“幸福”这个话题感兴趣源于我的不幸福。我在哈佛大学读硕士时成绩优良,还是个顶尖的运动员,社交关系良好,然而我并不开心,因为那些对我没有意义。从外在看,我一切都很好,可我自己心里清楚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我想要克服自己所面临的困境,所以就开始学习有关幸福的学问。我涉猎了古代伟大思想家的诸多著作,例如孔子、老子、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名著,当然还有当代的研究者在此方面的探索,包括马丁·塞利曼、柳波莫斯基和其他人。这些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著作使我变得更快乐,我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,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面世。

  羊城晚报:您曾谈到《幸福的方法》一书与中国的古老哲学存在某种关联,您在研究中曾受过孔子或老子的启发吗?

  泰勒:是的,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极大地启发了我。例如,儒家认为修身和自省是做人之本,这构成了我的学说的基础:要想领导他人,必须首先管好自己。我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,允许自己“成其为人”,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向自然学习,一切顺其自然。

  所谓允许自己“成其为人”,是因为正常人都有恐惧、悲伤和焦虑,当我们安然接受这些情绪时,就有可能克服它们。相反,拒绝接受那些情绪,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,就会招致沮丧感和不快乐。然而,如果我们没有时常经历悲伤或焦虑等这些自然情绪,那也是不正常的。当我们允许自己经受痛苦的情绪时,我们更可能打开心门,迎接积极情绪而变得快乐起来。

  幸福就在乐趣与意义的交汇处

  羊城晚报:我们了解到,您曾经六次来到中国,而且对中国充满了兴趣。那您对当代中国、中国人的印象如何?您觉得中国人的幸福感是否强烈?

  泰勒:我认为中国人有很多困惑,这是可以理解的。中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发展,凡是有快速变革的地方,肯定伴随着巨大的挑战。对中国人来说,关键是从幸福这门新学科中学习,同时扎根于自己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。

  羊城晚报:当代中国人的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正随着财富的增加而上升。美国在经济高增长时期,美国人民是否遭遇到今天中国人面对的问题?整个社会是如何调节过来的?

  泰勒:其实直到今天,美国人也不是特别快乐。主要原因是很多美国人相信挣大钱、拥有大房子、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声望就能使他们更快乐。可是,他们在获得这些外在的物质后,却意识到自己并不快乐。而且他们无法走出这个怪圈,这会带来更多的不快乐。

  我想强调的是,我并不反对努力工作,也不反对成功和有抱负。但是,如果我们想更快乐,就必须让工作、成功和抱负全都跟某个有意义的目标联系在一起。换句话说,幸福就在乐趣与意义的交汇处。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里,人们都应该参加那些能够凸显意义的活动,而且这活动又能让你乐在其中。

  如果办不到这一点,那么至少要找到自己的“幸福助推器”———在一个星期里,总有那么几个瞬间能为你提供乐趣与意义。研究表明,一到两个小时快乐与幸福的经历,能够影响一整天甚至一周的生活质量。

  羊城晚报:中国的最高领导人与广东的最高官员相继提出了建设“和谐社会”与追求“幸福广东”的目标。在您看来,是否中国的高速发展,已经使自己的国民进入到了一个非常需要积极心理学、需要自我调节以获得幸福感的时期?

  泰勒:我相信提倡和谐社会对中国适逢其时,中国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引领世界。当然,如何描述和谐社会,用什么方法才能达成目标,这是一个挑战。在我看来,和谐就是把各种看起来对立的力量和理念融合在一起。古代和现代,宗教和科学,东方理念和西方思想,集体和个人都互相和解共存,这就是和谐。和谐是对立的统一,这种想法源自于道家把阴和阳统一起来的主张。

  羊城晚报:《幸福的方法》来到中国受到公众欢迎,同时也有人提出一些不同意见。您在中国曾遭遇到的最大质疑是什么?

  泰勒: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是“美式的”自助流行心理学,中国人不需要它。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再三强调,积极心理学实际上与中国的思想一致,这棵大树的根须紧紧地扎在古代中国文明的土壤中。我认为这点非常重要。

  羊城晚报:我们建设“幸福广东”,是在追求一个群体的幸福感受;您强调的积极心理学,主要是自己来造就个人的幸福感受,那么两者是什么关系,孰轻孰重?

  泰勒:我既关心个体的幸福,也关心集体的幸福。要建设幸福社会,我们不能忽视个体的幸福。请允许我引用中国古人的一段话,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其本乱而末治者,否矣”(此话出自《大学》,记者注)。如果舍近,何以能逐远?

  物质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度很低

  羊城晚报:您在书中表达过,科学家已经验证了幸福与财富之间几乎没有必然联系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,听到关于不幸的抱怨大多数还是与金钱有关。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并且改善之?

  泰勒:很多人相信更多的财富和声望能使他们更幸福,事实上不是这样。大量的研究表明,物质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度很低,当然这不包括人们贫穷得连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情况。这些研究指向一个事实:幸福主要依我们的心灵状况而定,而不取决于我们的地位和银行账户。我们的幸福程度取决于我们所专注的事情,和我们对外部事物的解释。打个比方来说,我们会关注整个玻璃杯中空缺的那一部分吗?我们把失败看做灾难,还是把它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?

 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,而心灵与身体是相通的。无论我们做或不做某事,身体的作为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灵。因此,定期运动、充足睡眠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。

  羊城晚报:不幸其实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客观环境太差、温饱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因此感到不幸,另一种则是已经高出社会平均水准、但由于自我要求太高欲望太多而感到不幸。对这样两类人,您分别有什么建议?

  泰勒:缺少食物和安全感确实妨碍人们获得幸福感,我希望越来越少的人遭遇这种局面。无法满足的欲望也会妨碍人们获得幸福,不过这可以通过转变思维加以克服。如果人们学会对所拥有的一切更加感恩,同时没有放弃各种欲求,那他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很多痛苦。把好运视为理所当然,会导致我们不开心。

  在生活中,只要有可能,就要表示感谢。要学会欣赏和品味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从人到食物,从大自然到一个微笑。不要经常把生活中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。

  羊城晚报:您在此书中为自己设定的长期目标,是“2013年6月1日前研究出一套增强幸福感的课程,包括出书、影片、工作坊等”。您完成得怎么样了?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呢?

  泰勒:这些都正在进行中。现在我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幸福的理念带到中国的学校,这点令我最快乐。我希望看到这些理念在幼儿园、中学直至大学都能得到传授。虽然我没有生在中国,但是我爱上你们的国家,你们的人民,还有你们的传统。我希望能在找寻幸福的路上做出一点贡献。

  泰勒·本-沙哈尔毕业于哈佛大学,拥有心理学硕士、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学位。他所开设的“积极心理学”和“领袖心理学”,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课程。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哈佛学生超过了总人数的20%,其中23%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:这两门课程“改变了他们的一生”。

  由于他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,美国公共广播电台(NPR)、美国有线新闻网(CNN)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(CBS)、《纽约时报》和《波士顿环球报》等全球数十家著名媒体对他进行了专访和追踪报道。

  2007年起,泰勒博士已开始在中国亲自讲授“积极心理学”和“领袖心理学”。

  “第一课程”易主

  《幸福》引入中国

  周五一介绍了《幸福的方法》一书在国内出版的前后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,他供职于三联书店,就曾率先主持引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当时还是排名第一的课程“经济学原理”。

  前些年,周五一偶然得到哈佛的“第一课程”易主的消息,又了解到“积极心理学”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,认为它对当代中国的意义绝不亚于《经济学原理》,于是迅速与美国方面联系,最终促成了《幸福的方法》一书的出版。

(编辑:SN026)

留言板电话:010-82612286

更多关于 幸福 广东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11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